找到相关内容4417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密教纲要 二

    。亦名烦恼。无明者。痴暗也。谓于本性无所明了。非瞢然无知。乃违理强觉之谓也。二曰行。谓造作诸业。此二支乃过去所作之因也。三曰识。谓起妄念。初托母胎也。四曰名色。从托胎后。生诸根形也。五曰六入。于胎总而...

    王弘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263680098.html
  • 清凉国师澄观

    万虑都捐;若任用寂知,则众行爰起。放旷任其去住,静鉴觉其源流。语默不失玄微,动静未离法界。言止则双亡知寂,论观则双照寂知,语证则不可示人,说理则非证不了。是以,悟寂无穷,真知无知。以知妄不二之一心,契...

    郑森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061780225.html
  • 宗教之间理当相互宽容

    等等。佛教的改革受到来自两个方面的阻力,一是代表政府的一些人,依仗所谓“现代进步文明”,极其浅薄轻率地处置宗教。站在这些无知官员的背后更有广大麻木愚痴的民众,他们只需要菩萨保佑平安发财,往往只是在遭灾...

    陆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091780754.html
  • 灵光与曙光——从明代宗教意识看中国近代文明的发端

    文明之初,人类对许多自然现象蒙昧无知,信仰就显得非常纷繁芜杂。生存的艰难使得民众不得不小心每一种可能的灾异,真诚的欢呼每一种可能的吉兆,于是巫术盛行。而宗教的产生则是对巫术的一种整合,它使人们的信仰减少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092480767.html
  • 龙门石窟古阳洞开凿的年代(上)

    佛教美术的基本术语都不明白的最近的研究者的无知,不能不感到惊讶。  关于这个“太和七年孙秋生造像记”,清朝末年著名碑学家康有为(1858~1927) 在光绪十五年(1889) 写的《广艺舟双楫》①购碑...

    上原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092580768.html
  • 从比较的视域看世界伦理与宗教对话——以东方智慧传统为重点

    礼法”(dharma)与“解脱”(moksha)。而世间的追求终比不上精神的解脱所给与的自由,这通常有赖于精神导师(guru)的教导,解脱于“无知”(avidya),体现“真我”(atman),与梵(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093780788.html
  • 佛教早期在华传教主体之研究

    梵语或梵文,语音、语法与汉语迥异,文字及书写习惯与汉文也全然不同。汉人第一次接触到梵文时,必定茫然无知,以至于发出如“天书”、“天语”之叹。从一开始,译经工作就是在西域或天竺“通习华言”的僧人与汉人的...

    张晓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095880819.html
  • 《禅宗与心理分析》禅中的自我

    此刻正在听(我)说法。而此人乃是一切诸佛之母。   因之,佛是由不依于任何事物而生。当了解了这不依于任何事物者,也就见到佛是无可得。当入得到这一种洞见,他就可说是有了真悟解。   学者们,由于无知...

    铃木大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14780893.html
  • 南岳大乘止观法门(2)

    譬如手巾本来无兔。真实性法亦复如是。唯一净心自性离相也。加以幻力巾似兔现。依他性法亦复如是。妄熏真性现六道相也。愚小无知谓兔为实。分别性法亦复如是。意识迷妄执虚为实。是故经言。一切法如幻。此喻三性观门...

    慧思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21880943.html
  • 《楞严经》心性思想研究

    ,觉明真识,清静本然,周偏法界,随众生心,应所知量,循业发现,世间无知,惑为因缘,及自然性,皆是识心,分别计度,但有言说,都无实意[[ ]]。   由此可见,在《楞严经》中不但直心,妄心需要统一到“...循业发现,世间无知,惑为因缘,及自然性,皆是识心,分别计度,但有言说,都无实意[[18]]。   由此可见,在《楞严经》中不但直心,妄心需要统一到“常住真心”上来,(如来藏或真如)而且就连构成宇宙万物...

    常海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565881068.html